□本报记者朱艳霞
在9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、自由流动,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,发育还不充分,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此次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,具有试点地区范围广、要素领域覆盖全、试点举措任务实、全国示范意义强等特点。
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
据悉,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包括:北京城市副中心、苏南重点城市、杭甬温、合肥都市圈、福厦泉、郑州市、长株潭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、重庆市、成都市。
李春临介绍,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,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,各有侧重,围绕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,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,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,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,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,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。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,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。
“本次部署的10个试点地区发展基础较好,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,基础好、牵引性强。”李春临表示,在这些地区开展要素综合改革试点,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、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,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。
李春临表示,下一步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,聚焦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、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分类施策推进改革。
加大对试点地区金融支持力度
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,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。
具体来看,一是持续完善标准制定、金融统计、信息披露等基础建设,促进要素合理流动。二是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围绕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设立支农再贷款、支小再贷款、碳减排支持工具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、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。三是引导各地深化区域金融改革,比如,北京、杭州、合肥进行了科创金融改革,重庆、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,宁波、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等,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。四是统筹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,强调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
据介绍,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,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.38万亿元。通过绿色再贴现、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等手段,支持银行与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2.2万亿元,累计支持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,有效激发了技术要素创新活力。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,更好支持相关领域的融资。绿色贷款余额约42.4万亿元,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.2万亿元,普惠小微贷款、科技贷款都比去年同期增长12%以上,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3%。
王信表示,下一步,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、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、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,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,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积极贡献。
加强技术要素同资本要素协同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技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围绕“建机制、搭平台、优生态、促开放”,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,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,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。
其中,在优生态方面,魏巍介绍,将加强技术要素同资本要素的协同,支持地方探索推进技术资本化,创新开发科技保险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。
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表示,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10个试点地区之一,将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,发挥好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体现区域特色。北京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是全国人才建设高地,是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,要充分用好这些政策,激发技术、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作用。在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的格局中,促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利用、盘活存量。结合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,加快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和可信数据空间,形成数据共享、开发、利用、保护全链条。
富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